形势不错,危机暂时解除,吴浩的目光,便由南边儿收了回来,投向北边儿了。
山东形势已变蒙古人回来了。
回来的不是木华黎,目下,木华黎的主要精力,都放在河东,派来安定河北、攻略山东的,叫做史天倪。
黄河是个大大的“几”字形,所谓河东,指的是“几”字右边儿那一竖的东边儿的地区,大致就是今天的山西地区,分河东北路、河东南路,其中,河东北路已基本在蒙古人掌握之中,但河东南路依旧为金国固守。
看舆图就晓得,河东南路在潼关洛阳防线的正北,失河东南路,蒙古人便直抵潼关洛阳防线,而潼关洛阳防线一破,金国便大事去矣。
可以说,金国以潼关洛阳防线为恃,而河东又是潼关洛阳防线的藩屏,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。
好,说回史天倪这个人。
对于此人,吴浩这个二把刀,只有很模糊的印象,他的“档案”,基本派不上啥用场;不过没关系,“玉胥酒庄”的消息,自山东的德州、博州,乃至大名府路和河北东、西路,源源不绝的传了回来。
“玉胥酒庄”,余玠创办和领导的一个谍报机构。
情报就是战斗力,这一层,是个带兵的就晓得的,不过,真正能做好情报工作的,就少之又少了。
余玠,不但是这少之又少中的一个,而且,还是最出色的那一个至少之一。
余玠个人获得情报的能力极强,吴浩赞叹过他的“真正会读书”就是明证。详见第九十一章小觑了天下英雄、第九十二章风云际会,龙腾虎跃,焉能不喜
但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,因此,还未渡淮,余玠便开始筹划“玉胥酒庄”了。
“酒庄”自然是个幌子,但并非仅仅挂羊头卖狗肉,玉胥酒庄是真卖酒、甚至真酿酒的。
为什么会选择卖酒这门生意呢
余玠的解释是:
其一,战时,有的军队虽会禁酒,但总的来说,军队还是酒的第一消费大户,卖酒,可以名正言顺和各国、各类军队打交道,可以自如进出军营,同上、中、下层军官乃至士兵都打的上交道。而且,只要味道好,都不会是一锤子买卖,都可以建立长期的“合作关系”。
这对于获取情报,是绝对有利的条件。
其二,北边儿缺粮,时不时的禁酿,但对酒的需求,并不因禁酿而减少,总的来说,北边儿的酒的消费,绝对是个供不应求的格局。
您看,获取情报的同时,还能赚钱,一举两得呢
至于酒庄何以“玉胥”为名“胥”字与酒,好像没啥干系啊余玠说,确实没啥关系,只是故乡有座酒楼,名曰“玉胥”,我觉得有趣,就用了这个名字。
渡淮之后,玉胥酒庄正式开始运作,余玠的小目标是:山东、河北的每一个军州,都要有玉胥酒庄的分店。